中欧班列畅行钢铁丝路
7

中欧班列畅行钢铁丝路
来源:斯诺克98直播吧 发布时间:2025-08-14 22:59:16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科技赋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纪实8月3日,伴着风笛长鸣,一趟满载55个集装箱的列车从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出。这是自2013年以来,经中欧班列中通道出入境的第20000列
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科技赋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纪实8月3日,伴着风笛长鸣,一趟满载55个集装箱的列车从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出。这是自2013年以来,经中欧班列中通道出入境的第20000列班列。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地处祖国正北方,是中蒙间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关键节点。2013年至2024年,该口岸年通行量从最初的2列增至3389列。截至8月11日,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今年进出口运量达1086.30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中欧班列运量为308.86万吨,同比增长15.5%,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坚实支撑。从调度指挥中心的智能协同,到“数字口岸”的无纸化通关,再到装卸现场的精准作业,一系列科技赋能举措正推动这座昔日的边陲驿站升级为保障国际供应链畅通的国门口岸。8月5日,呼和浩特铁路物流中心沙良物流园内,内蒙古国贸集团有限公司物流负责人闫胜紧盯正面吊,看着满载葵花籽的集装箱被装到专用平板车上。随后,这趟中欧班列缓缓启动。“我们从巴彦淖尔发运的葵花籽,通过中欧班列21天左右就能运达目的地,运输时间较汽运缩短了一半。”列车出发后的第二天,闫胜通过95306手机应用程序得知,装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已从二连站启程驶往欧洲。千里之外的二连站调度指挥中心巨幅电子屏上,代表这趟中欧班列的光点已驶出国门。在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上,口岸效率直接牵动着众多外贸企业客户的心。“我们采用优先保障接入、优先组织取送、优先保障换装、优先组织卸后空车返回的作业模式,全力保障中欧班列安全高效开行。”在二连站调度车间副主任刘国明的带领下,笔者走进近370平方米的调度指挥中心。整面墙的巨型电子站线图上,疾驰的列车、待转场换装的车辆一目了然。调度大厅内,曾经分散在准轨场、宽轨场、轮场区和边检场四个场区的车站调度员、货运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等合署办公。他们的目光在屏幕与记录本间快速切换,指令声不断。“1296次14时17分发车。”8月7日中午,二连站边检场值班员石边疆向宽轨场值班员报点。装载62个集装箱锯材的列车在蒙方机车牵引下,由边检场驶向宽轨场,准备进行卸车作业。这道指令能快速精准落地,得益于该站调度指挥体系的深度重构。二连站依托“四场合一”合署办公,强化调度指挥中枢功能,深化集中指挥、信息共享,发挥调度指挥中心的龙头作用,实现各场间高效作业、多工种深层次地融合、一体化协同编制,推动生产管理向运输组织末端延伸。“这是今天从蒙方入境的货物信息,铁矿石7列、中欧班列6列”二连站客货科翻译阿荣宝力格指着手机上扎门乌德站发来的一串信息解释道。这位43岁的蒙古族汉子迅速将蒙古国文字货单译成中文报表,第一时间流转至调度指挥人员手中,龙门吊与内燃叉车提前在对应股道就位。“宁让人等车,不让车等人”,这是中蒙两国铁路部门实行“日对话、月会晤”机制带来的显著变化。今年以来,二连站、扎门乌德站“两站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深化,站区口岸运输生产组织作用更为凸显。为保障中欧班列稳定高效运行,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优化宽轨入境列车编组,扩大中蒙间敞顶箱应用限制范围,合作压缩装、卸、停时指标,通关效率有效提升。依托95306“数字口岸”系统,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实现国际联运数据共享、快速申报,通关效率大幅度的提高,中欧班列实现“快通快运”。得益于中欧班列运输效率的“再提速”,铁路部门持续织密国际物流网,今年二季度增加了“芜湖莫斯科”“琉璃河明斯克”班列。目前,中欧班列中通道运行线条,通达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的70多个枢纽站点,辐射国内60余个城市,货物涵盖国产汽车及配件、高端机械设备、日用品等上万种。为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积极落实扩容提质要求,实施“以入保出”增加宽轨接入列数,为去程班列释放更多空车保障,力争班列双向均衡,同时,加快宽轨列车周转速度,实现货物列车“到、解、换、编、发”全过程畅通高效。今年前6个月,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宽轨日均接入重车15.8列、同比增加0.5列,准轨日均交出7.4列。8月8日,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站场上,钢铁巨臂挥舞。入境列车停稳后,装卸车间副主任耿永平将对讲机紧贴唇边:“龙门吊组就位!叉车组就位!”这位被同事称为装卸“总指挥”的老铁路,将蒙方货单化作“战场”态势图:龙门吊精准挂装宽轨车厢内的吨袋货物,内燃叉车夹着货物驶向准轨列车。“有了入境列车的装载信息,我们就能提前准备机械和工具,将准轨车辆打扫干净,并做好检查。”耿永平介绍,“我们还会根据天气情况随时变更,大风天气就不可以使用龙门吊。”在装卸作业效率质量管控方面,二连站遵循“以卸保装、宽准循环”原则,精细化利用集装箱、散堆装、袋装货物等货区货位,紧盯铁矿石等主要进口货物卸车进度。他们强化第一班取送车作业组织,通过提升夜间卸车比重优化作业时间安排。不仅去程班列,回程班列成绩同样亮眼:今年前6个月,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进口货物卸车效率持续提升,宽轨列车累计接入2868列;回程中欧班列占比达32.88%,同比增长18.8%。随着口岸运输效率的持续提升,出口货物结构也在悄然优化:新能源汽车、机器配件等高技术附加值货物占比明显提升,家电、日用品等民生商品保持稳定增长,更多“中国制造”搭乘“钢铁驼队”驶向国际市场。这份“升级清单”,既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竞争力的直观体现,又对口岸基础设施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站在宽轨场远眺,二连站既有站场扩能改造的蓝图正徐徐展开:准轨轨道衡更新改造已于6月4日顺利完成;龙门吊技改、大修、升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二连扎门乌德铁路口岸站间准宽轨增建二线项目积极地推进,该项目实施后将为中欧班列中通道注入更强动能。中欧班列畅行钢铁丝路 中欧班列畅行钢铁丝路 ——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科技赋能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纪实 8月3日,伴着风笛长鸣,一趟满载55个集装箱的列车从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出。这是自2013年以来,经中欧班列中通道出入境的第20000列班列。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地处祖国正北方,是中蒙间最大的陆路口岸,也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关键节点。2013年至2024年,该口岸年通行量从最初的2列增至3389列。截至8月11日,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今年进出口运量达1086.30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中欧班列运量为308.86万吨,同比增长15.5%,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科技力量的坚实支撑。从调度指挥中心的智能协同,到“数字口岸”的无纸化通关,再到装卸现场的精准作业,一系列科技赋能举措正推动这座昔日的边陲驿站升级为保障国际供应链畅通的国门口岸。 智慧引擎助力调度指挥 8月5日,呼和浩特铁路物流中心沙良物流园内,内蒙古国贸集团有限公司物流负责人闫胜紧盯正面吊,看着满载葵花籽的集装箱被装到专用平板车上。随后,这趟中欧班列缓缓启动。 “我们从巴彦淖尔发运的葵花籽,通过中欧班列21天左右就能运达目的地,运输时间较汽运缩短了一半。”列车出发后的第二天,闫胜通过95306手机应用程序得知,装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已从二连站启程驶往欧洲。 千里之外的二连站调度指挥中心巨幅电子屏上,代表这趟中欧班列的光点已驶出国门。在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上,口岸效率直接牵动着众多外贸企业客户的心。 “我们采用优先保障接入、优先组织取送、优先保障换装、优先组织卸后空车返回的作业模式,全力保障中欧班列安全高效开行。”在二连站调度车间副主任刘国明的带领下,笔者走进近370平方米的调度指挥中心。整面墙的巨型电子站线图上,疾驰的列车、待转场换装的车辆一目了然。 调度大厅内,曾经分散在准轨场、宽轨场、轮场区和边检场四个场区的车站调度员、货运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等合署办公。他们的目光在屏幕与记录本间快速切换,指令声不断。 “1296次14时17分发车。”8月7日中午,二连站边检场值班员石边疆向宽轨场值班员报点。装载62个集装箱锯材的列车在蒙方机车牵引下,由边检场驶向宽轨场,准备进行卸车作业。这道指令能快速精准落地,得益于该站调度指挥体系的深度重构。 二连站依托“四场合一”合署办公,强化调度指挥中枢功能,深化集中指挥、信息共享,发挥调度指挥中心的龙头作用,实现各场间高效作业、多工种深层次地融合、一体化协同编制,推动生产管理向运输组织末端延伸。 通关运行插上数字翅膀 “这是今天从蒙方入境的货物信息,铁矿石7列、中欧班列6列……”二连站客货科翻译阿荣宝力格指着手机上扎门乌德站发来的一串信息解释道。这位43岁的蒙古族汉子迅速将蒙古国文字货单译成中文报表,第一时间流转至调度指挥人员手中,龙门吊与内燃叉车提前在对应股道就位。 “宁让人等车,不让车等人”,这是中蒙两国铁路部门实行“日对话、月会晤”机制带来的显著变化。今年以来,二连站、扎门乌德站“两站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深化,站区口岸运输生产组织作用更为凸显。 为保障中欧班列稳定高效运行,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优化宽轨入境列车编组,扩大中蒙间敞顶箱应用限制范围,合作压缩装、卸、停时指标,通关效率有效提升。依托95306“数字口岸”系统,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实现国际联运数据共享、快速申报,通关效率大幅度的提高,中欧班列实现“快通快运”。 得益于中欧班列运输效率的“再提速”,铁路部门持续织密国际物流网,今年二季度增加了“芜湖—莫斯科”“琉璃河—明斯克”班列。目前,中欧班列中通道运行线条,通达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的70多个枢纽站点,辐射国内60余个城市,货物涵盖国产汽车及配件、高端机械设备、日用品等上万种。 为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积极落实扩容提质要求,实施“以入保出”增加宽轨接入列数,为去程班列释放更多空车保障,力争班列双向均衡,同时,加快宽轨列车周转速度,实现货物列车“到、解、换、编、发”全过程畅通高效。 今年前6个月,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宽轨日均接入重车15.8列、同比增加0.5列,准轨日均交出7.4列。 科学装卸驱动效能跃升 8月8日,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站场上,钢铁巨臂挥舞。入境列车停稳后,装卸车间副主任耿永平将对讲机紧贴唇边:“龙门吊组就位!叉车组就位!” 这位被同事称为装卸“总指挥”的老铁路,将蒙方货单化作“战场”态势图:龙门吊精准挂装宽轨车厢内的吨袋货物,内燃叉车夹着货物驶向准轨列车。 “有了入境列车的装载信息,我们就能提前准备机械和工具,将准轨车辆打扫干净,并做好检查。”耿永平介绍,“我们还会根据天气情况随时变更,大风天气就不可以使用龙门吊。” 在装卸作业效率质量管控方面,二连站遵循“以卸保装、宽准循环”原则,精细化利用集装箱、散堆装、袋装货物等货区货位,紧盯铁矿石等主要进口货物卸车进度。他们强化第一班取送车作业组织,通过提升夜间卸车比重优化作业时间安排。 不仅去程班列,回程班列成绩同样亮眼:今年前6个月,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进口货物卸车效率持续提升,宽轨列车累计接入2868列;回程中欧班列占比达32.88%,同比增长18.8%。 随着口岸运输效率的持续提升,出口货物结构也在悄然优化:新能源汽车、机器配件等高技术附加值货物占比明显提升,家电、日用品等民生商品保持稳定增长,更多“中国制造”搭乘“钢铁驼队”驶向国际市场。这份“升级清单”,既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竞争力的直观体现,又对口岸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站在宽轨场远眺,二连站既有站场扩能改造的蓝图正徐徐展开:准轨轨道衡更新改造已于6月4日顺利完成;龙门吊技改、大修、升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二连—扎门乌德铁路口岸站间准宽轨增建二线项目积极地推进,该项目实施后将为中欧班列中通道注入更强动能。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铁道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本网外链内容出于展示更多详细的信息的目的,任何外链的网页失效或被篡改均与本网无关。